海淀教师说文化:传经典,承传统,悟文化

时间:2021-09-14 浏览:160

 编者按:

图片

2019年9月28日,经过严密科学的评选流程之后,海淀教科院、敬德书院公布了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奖”的获奖名单。这些传播奖的获奖教师们,都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播火者”,是各自学校中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着突出贡献和传播力的杰出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热爱国学、阅读经典、传承美德,让海淀区传统文化教育事业不断繁荣,稳步向前。

图片

作者简介

陈奕含,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4年,现任教学副主任。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学本科学历。“我努力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自觉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弘扬者和传播者。通过研修培训,学习传统文化,修炼自身底蕴。注重在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培植学生文化内涵。多次在学校组织策划师生传统文化相关活动,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促进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感知和感悟。”

图片


“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经典语句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所蕴含着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使其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结合教委、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在学校领导的栽培下,不断学习丰厚自身积淀的同时,也努力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中。


一、学传统文化,奠基自身修养


2015年9月18日,我走进了充满古韵的敬德书院,与50多名海淀区的骨干教师一起学习礼乐文化。通过“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明白礼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最美妙和谐的声音,是道德的彰显。而通过手容、拜容、坐容等具体容礼的课程,让我们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内外兼修。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要有正确的言行举止。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示范引领的作用,教师的品德对学生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培训学习,我努力在修炼中不断践行礼乐文化,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2016-2017年我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支持下,参加了中华优秀传统诗文吟诵培训。在朱立侠博士的指导下,学习吟诵知识与技巧,了解吟诵背后所反映的古代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引领学生学习优秀传统诗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7年,我参加在曲阜孔子文化学院举行的中国传统文化研修课程,聆听《孔子的思想与传承》《跟着孔子去游学》等专家讲座,走进孔庙孔府,深入地感受到孔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仁义礼智的精神境界。


图片


二、传经典篇章,丰厚学生底蕴


学科教学中渗透与结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明确每一篇课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道德情操。事与论,情与德,它们在文字之间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文本教材,谈品德是空洞说教,没有了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落实德育智育结合的教学目标,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渗透礼仪章法,弘扬优秀道德品质。《大禹治水》让我们明白治水成功的方法以外,还要理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所具有的顽强意志和为民献身的无私精神。学习《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就要让学生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特色教学中继承与弘扬。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让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走进教材,走进课堂,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尤其紧迫和必要。北外附小一直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自主编写了校本教材《经典与诵读》,我也作为编委参与其中,并在近两年担任《经典与诵读》课的主讲教师。在引领学生亲近经典诗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接触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致力于将知识融进他们的生命,熏陶他们的气质,变化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涵养,促进其人生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塑造。


图片


三、展特色成果,促进兴趣提升


基于以上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学校不仅自编校本教材,还在每学年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近年来,作为语文教学干部,每学期都会组织师生开展经典阅读诵读及朗读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师生积淀文化底蕴,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经典。身兼班主任时,我将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融入节目的编排中,从学生的动作、语音到内容的衔接、层次都做到基于文本内容,展现正确的含义。2015年我以一年级的《弟子规》研究课获最佳展示奖,2016年以二年级的《笠翁对韵》获二等奖,学生更在这样的展示表演的合作中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激发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作为教学副主任时,我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校园诗词大会,策划校园读书节活动,组织老师们每年进行朗读者等诵读经典的展示……一个个活动,带动全校师生在浓郁的书香校园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学校的重视、领导的信任和培养、自身的觉悟,促使我努力拓宽传统文化的教学渠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传统文化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促进学生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素质。


图片


图片

专栏

敬德文丛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敬   德

美编 | 冬   冬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