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步辇图》,见大国之策

时间:2023-05-11 浏览:77

图片

 赏《步辇图》 见大国之策  




—— 问题关注 ——


1.观察《步辇图》表现了什么内容


2.观察画中人物禄东赞和唐太宗表现的神情


3.为什么用弱不禁风的小宫女抬着步辇


4.迷人的丝绸尽显古代高超的制作工艺


5.《步辇图》的绘画创作特点


6.《步辇图》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图片

赏读作品全貌 感受作品内涵

图片


图片

作品名称:《步辇图》绢本重彩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阎立本

时代:唐朝

尺寸:全卷横129.6厘米,纵38.5厘米


画面描述内容


画面背景是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画面内容表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坐在步辇之上接待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的使臣禄东赞的场景。



图片


图片

鉴赏探究 经典文化

图片
图片

作者:阎立本


阎立本(?-673年),雍州万年人,其父阎毗及兄阎立德均是才华出众的营造学家和画家。阎立本同样有着杰出的绘画才能和技艺,曾继其兄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年)做了右相,成为极受重视的宫廷画家。他工于写真,尤擅故事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职贡图》及《永徽朝臣图》等。张彦远评价称:“阎(立本)则六法该备,万象不失。”

图片

画面中如何描绘吐蕃使者——禄东赞


禄东赞是吐蕃右卫大将军,也是吐蕃之相也,吐蕃赞普遣禄东赞为使者,到大唐迎接文成公主入吐蕃。《步辇图》中的禄东赞是站在大唐官员和译员的中间,身姿并不伟岸,相貌也不出众,头还有点秃。《步辇图》的故事情节却是围绕他展开的。


民间传说文成公主给求亲的使者出了三道题,一是把柔软的丝线穿过孔径九曲的珠子;二是求亲的使者们要找出一百匹母马与小马驹对应的母子关系,禄东赞将小马驹单独关在马厩中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第二天他把小马驹放到母马的马厩里,小马驹各自找到母亲吃奶;最后一题中文成公主与三百位宫女打扮得一模一样,认出公主的只有求亲使者禄东赞,且三题全胜,唐太宗仍不舍文成公主远嫁。

       

《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 这段文字其大意是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日,唐太宗册封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太宗在册封之时,还将琅琊长公主的外孙女许给禄东赞为妻,禄东赞当即拒绝,他禀明太宗皇帝,他已有少年时结发的妻子,他是来为赞普求娶大唐的公主,如今大唐不许嫁公主却要给求亲的使者另结发妻,日后回到吐蕃有何颜面见赞普?如此有趣的历史细节,用小篆书写于《步辇图》之上,不知太宗皇帝是不是被禄东赞的真诚所打动,亦或是觉得“吐蕃求亲的使者是这般有智慧知礼仪,吐蕃的赞普定有不凡的才华和见识”,文中写到“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此画记录了“唐太宗许嫁公主”的历史场景。


图片

图片

画家如何描绘唐太宗的神情


       画面中唐太宗的形象表现沉稳,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唐太宗为什么没有穿朝服?主要原因是太宗不想公主远嫁,所以在给禄东赞颁发册命时并没有穿正式朝务活动所用“冕服”而是着了便装常服,给禄东赞封官,再赐婚琅琊长公主的外孙女给禄东赞,以此敷衍“求亲”之事,也许是禄东赞的拒绝让太宗看到了吐蕃求娶大唐公主的诚意,感怀后“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步辇图》突出表现在临轩册命进程中太宗临时决定“许嫁公主”,画面自然无需表现辉煌壮丽的大唐宫殿。


图片

图片

为什么用弱不禁风的小宫女抬着步辇?


       无法穿越到唐朝与阎立本老先生探讨一下“为何在画中您选用弱不禁风的小宫女抬着步辇?您是否考虑过小宫女能抬得动又大又沉的唐太宗吗?”但即便真实的唐朝宫廷可以由宫女抬步辇,即便真实生活中宫女的体态比画中的小宫女更加健硕,阎立本也会在画中描绘“弱不禁风”的宫女,因为中国古代的人物画用身高和体量区别人物身份地位的高下,也正是中国古代绘画对人物身份程式化的特殊描绘,使我们可以再次解读画中左侧三人的布局并不遵循高低错落的构图原则,选择从高到低依次“排队”。也许正是因为唐太宗着“常服”与“冕服”的不同仪规,抬着步辇的侍从才有宫女与太监在不同场景出现的区别。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我们清晰的看到身着冕服的皇帝坐在步辇之上,抬辇的是男子。


图片

图片

迷人的丝绸尽显古代高超的制作工艺


图片

身着联珠鸟纹锦的禄东赞 


图片

联珠鸟纹锦   现藏吐鲁番博物馆


       画中禄东赞所穿的衣服纹样为联珠立鸟纹锦,该纹锦曾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在淡黄色地上,联珠纹,内以蓝、白色织出戴胜立鸟纹。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了很多丝织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即在连珠圈窠中填织动植物纹样,如“对鸟纹锦”、"骑士纹锦"、"对鸭锦"。出土的联珠纹锦样式和史书记载是一致的,因丝绸之路打开东西方丝绸贸易交流的通道,此类纹样的丝绸织锦受到海内外的追捧,更有各国亲贵不惜重金趋之若鹜只为这迷人的丝绸。《步辇图》中的禄东赞无疑是个追求时代风尚,时髦的帅哥,这件联珠立鸟纹丝绸织锦的华服是他仰慕大唐风尚自己买的呢?还是太宗皇帝赐予他的呢?


       仔细观察绢本画面中清晰的丝质经纬纹理,尽管唐代早期已有造纸,但这样重要的“宫廷图像档案”当然要选择绢、帛类高档的丝织物作为绘画媒材,也只有绢丝才能承接朱砂、石绿、蛤粉有重量,有质感的矿物质颜色,相对于现代绘画追求笔触、颜料、肌理、质感、空间,中国古人更重视随类赋彩的“永固”之色能否在历史的时空中保持不变的真实。


       画面中的唐太宗着黄褐色的常服,史料记载唐代作画和染丝所用的明黄皆为草色,莫说历经千年,就是百十年也早已挥飞了,即便此画疑是宋代的模本也难以见到明黄之色,只见绢本的纹理和微弱的褐色,这也是画中唐太宗的形象“大而虚空”的原因所在。重彩画形神兼备的稳重端方来自草色与矿物质颜色“薄”与“厚”审美节奏感。


图片
图片

《步辇图》的绘画创作特点


构图:长卷表现形式


笔墨: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


绘画风格:人物造型、神态刻画细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随类赋彩。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当时肖像画创作的成就,从这件作品可以了解阎立本的绘画技巧特征,博采众家之长,雄沉朴实,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画面的人物形神特征的表现、矿物质颜色的运用印证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随类赋彩的创作理念。

图片

《步辇图》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这幅作品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真实记录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和亲”政策,尽管后世不再用此形式,但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亲政策”确是一个大国最行之有效处理民族关系的“国策”。这种与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理念,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


       《步辇图》作品题材以作者高超的绘画技巧描绘人物形象、情感、等级、礼仪、服饰以及唐朝“和亲”政策的历史图像记录,成为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代表性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 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黄河与中华文明》葛剑雄 著 中华书局

[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纺织(上)开明出版社

[4]《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5]《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二


图片

课程设计|唐笑

唐笑,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美术教师,北京市美术学科骨干,海淀区美术教研鉴赏工作坊主持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参与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必修教材、选择性必修教材、教参(2019~2021 年版)教材审读、教参编写工作,作为核心作者参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中国书画》、艺术学科必修教材教师参考用书的编写工作。承担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必修教材全国示范课,2019 年美术课标修订研究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2019 至 2021 年多次承担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任课程专家、国培计划项目国家级公开课和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课程设计与授课,参编《劳动教育》教材(北理工 2021 年版),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



“致敬经典”美育云端系列课程

“致敬经典”美育云端系列课程是海淀区教科院美育研究中心在双减背景下推出的美育素养提升的通识性课程。课程目标是:1.了解经典艺术作品基本知识,鉴赏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影视等,选取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经典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依据艺术新课标文件精神,落实核心素养,丰富美育课程形式。课程以微信订阅号的形式分期发出,并形成课程资源,进入海淀区美育资源库。


(本文转自公众号“海淀美育研究”)


图片

专    栏

敬德夜话

责编 | 静   静

          玲   玲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