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启新章 | 海淀教科院学期工作要点来了

时间:2022-09-02 浏览:140

2022年8月31日,海淀教科院召开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计划交流会,会议由宋官雅副院长主持,吴颖惠院长出席并点评,教科院全体教职员工听取了各部门主任的工作计划交流。




教育科研管理研究所


成果培育、运用及推广。“成果导向”教科研骨干班集中授课、分组指导、汇报交流;北京市科研论文征集、北京市“双减”专项课题成果征集;海淀区“双减”专项论文和第十八届海淀区教育科研优秀论文征集、评审;科研成果摘报编写。


课题申报、指导及应用。“十四五”首轮课题管理、区级“十四五”2022年度专项课题开题、区级党建专项课题评审及开题、“十三五”二轮区规划课题结题;2022年度市级立项课题开题、“双减”专项课题和待清理题课题结题;国家级课题管理。


学校合作、示范及交流。发挥市级科研先进学校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研究型学校;发挥科研联系人功能,加强学校合作;开展系统、及时的教科研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项目设计、研究及实践。未来学校项目、学习科学与游戏化学习实践共同体、认知学徒制视域下区域教师混合式研修环境设计研究、海淀区学习科学视角下的创新学习方式研究、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小学成语学习模式创新研究等课题(项目)推进。



德育与心理教育研究中心


打造海淀家长学校品牌,提炼家校协同育人经验。开发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课程,优化不同学段家长的资源供给,创新线上线下结合的工作模式,构建“多部门合作、各学校实施、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格局。


推进心理线上线下活动,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理念,实施心理育人,按照科学统筹-精心设计-创新途径-总结经验的工作思路,贯彻区域推进、区校协同、学校自主的工作实施模式,有序开展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深化心理健康监测,全过程优化精准心理预防。为中小学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监测服务,为每位师生建立心理档案,以期对风险进行准确的把握,进而做好预警、预防和干预等精准服务工作。


拓展生命安全教育领域,助推学校育人实践。建立大德育观、大健康观,立足一线需求,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体系,全方位建立学生成长关爱的平台与机制,注入新的育人活力。


完善心理教育服务体系,织密心理教育疏导网络。以带好“一支队伍”,服务好“一驿站”,做好“三个贯通”为工作思路,全面推动和深化面向全体学师生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心理服务,切实织密心理教育疏导网络,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提升德育心理研究品质,促进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坚持群体课题引领机制,坚持研究人员胜任力与服务力并进,坚持边研究边总结的思路,全面总结德育十三五研究,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指导研究,启动十四五德育心育课题。


做好分层专题培训,赋能教师育人能力发展。强化心理教师、班主任、及家庭指导教师三类群体专题培训,通过系统培训、研修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培育骨干团队与示范团队,打造专业发展共同体,德育、心理及家庭教育教师搭建更好的专业成长平台。



课程研究中心


稳步启动推进各项课题项目研究工作。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课题研究,完成两项“双减”专项课题的结题工作,深化社会性科学议题(SSI)课题研究,推进“中医药文化课程建设与实施”课题研究,启动“跨学科主题课程研究”群体课题,做好“高中课程”“义教课程”“课程整体育人”“地方课程”和“研学旅行”市级委托专项研究。


做好各类课程成果征集评审和经验推广工作。做好2022年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征集认定工作、中小学课程建设先进单位与优秀成果推广工作、校本课程管理工作、跨学科教学案例征集的工作。


配合推进义教和高中课改重点工作。配合教委做好海淀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和新课程落实工作,指导学校制订本校课程实施方案。参与区内普通高中特色创建指导工作,为有需求学校做高中特色课程成果提炼和指导培训工作。



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发挥专业能力,服务区域决策。做好海淀区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开展七年级学习品质调研,准备五年级学生和教师调研,开展“双减”专题调研工作。


发挥评价功能,指导区域教育实践。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监测评价项目,在构建和完善区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方面探索出新路径。做好教育部委托项目,通过评价改革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激发活力。完成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调研。结合中小学教师评价能力提升、海淀区中小学生学习品质提升、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作业设计与实践案例研究、新中考背景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的研究、知识产权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持续开展特色评价项目,研究探索教师专业能力、学生学习品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评价专题研究,拓展教育评价研究领域。


聚焦中高考改革,开展高端培训,服务学校。依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校长评价研究共同体”,开展“聚焦新课标之学业质量与评价”教考评一致性的学习交流培训,提升教育评价领导力。


用专业思想和方法,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好学校评价特色案例调研、项目指导和教师发展服务工作,以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等为基地,聚焦评价主题,促进基层实践向理论转化。



学校发展研究中心


扎实推进群体课题,服务“双减”校内提质增效。做好“靠谱COP项目”三期成果宣传,启动“基于大数据的高质量教学研究”群体课题,深入推进“五育并举”项目研究。


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探索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开展理论研究,为特色创建工作提供专业支持,重点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创建路径和策略研究,分析总结区域高中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为助力区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政策设计和优化提供有效参考。


积极参与区级评估,梳理反思办学绩效和问题。紧密配合两委科室工作,开展海淀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评价工作和集团化办学质量评估工作,深度分析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为学校发展提供改进策略。


积极开展个案研究,协助解决办学中突出问题。受区教委委托,承接海淀区中小学“接诉即办”案件归因分析研究,对接相关科室,选择3所典型学校,开展个案研究,针对学校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深度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对策。



教师发展研究所


深入推进海淀区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工作。继续开展“双减”课堂提质增效教学实践活动,推出优秀种子教师研究展示课。推进“海淀区优秀种子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测评及提升合作研究项目”,完成《优秀种子教师过程性发展研究报告》。开展种子教师素养提升研修课程。推广使用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app。组织首届种子教师工作站“新时代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与创新”研讨会,增强优秀种子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开展优秀种子教师个案研究。


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海淀教育宣传品牌。立体展示海淀教育的发展现状,深入报道和宣传海淀教育涌现出来的优秀学校、校长和教师。完成《海淀教育》期刊2022年4-6期的编印和发行工作。做好“海淀教科院”“海教思维”微信公众号的运维工作。组织3场“海思论坛”。完成教育年鉴和史志编撰工作。


多措并举,探索开展教师研究工作新路径。完成国家级高研修班研修总结工作,形成《走向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中小学教育名师专业素养提升研修项目实践》成果集。开展人大附中航天学校合作研究项目,探索与学校的联动合作研究模式。推进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策略研究,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指标体系、开展教师测评,完善推广科研素养网络研修课程,实现教师灵活多样的学习研修方式。


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群体课题项目研究工作。秉承“相互交流、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发现优秀、宣传优秀;发现需要,提供支持”的原则,开展学校总结和计划交流。按照“完善、宣传、推广——再完善、再宣传、再推广”的思路开展工作,组织征文、开展培训、梳理成果。



社会教育研究所


稳步推动课题研究,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进行文献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持续关注区域内培训机构的现状、诉求和转型等问题,增强研究力量,完善指标体系,提炼海淀区校外培训机构的风险防控措施,丰富研究成果。


提供科研服务支持,助力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好科研联系人工作,服务基层研究,助力区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见证记录区民办学校改革创新历程。


深耕细作全力以赴,促进学前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推进并总结推广“幼儿主题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持续开展“幼儿入学准备教育”系列课题研究工作,促进幼儿入学准备教育工作在幼儿园科学、系统的开展。


服务行政工作需求,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助力监管,每月一题,继续关注公益超市工作进展,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教材审核。深入推进并全面总结“海淀区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一期)。



敬德书院


加强和改进书院课程内容和供给方式,努力提升学校干部教师综合文化素养和师德修养。建立菜单式研修课程供给机制;结合海淀优秀种子教师项目,实施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完善中华·敬德读书会机制,开发好中华经典通识系列课程;依托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群体课题探索教师中医药文化通识课程;组织召开“家风家训与家校共育”秋季会讲及师德主题会讲;创立敬德书院讲坛。


继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及项目研究,及时发现、总结、提炼、转化和推广海淀教育系统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成果。实施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总结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成果;完成海淀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中期检查;参与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群体课题研究。


开展数字化书院建设和实践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书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力量。制作优秀传统文化培训音、视频课程资源,利用敬德书院学刊、敬德书院网站、微信平台,及时发布书院工作动态、学术成果及课程资源,做好书院工作和成果的宣传推广。


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拓展合作空间,不断丰富和提升敬德书院文化、教育和学术活动内涵和品质。积极推动与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及媒体的深度合作,搭建平台,及时总结、提炼、宣传和推广海淀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师德师风建设领域取得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研究。深化海淀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共同体能力建设,开展海淀区中小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中华美育研究、学科教学中中小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形成的实践研究工作。


深化推进多语种教育研究。做好多语联盟一期工作总结和二期工作启动,全面总结梳理2018年至今的典型经验,继续探索主题为引领,情境为依托,聚焦任务的小语种教学策略。


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礼乐文化教育实践探索,梳理礼乐文化教育探索经验,提升海淀区礼乐文化教育影响力。做好《探索海淀》实践研究。


启动新的课题研究项目。启动PBL项目化学习研究课题,进行项目化学习案例评选。开展中芬教育对话:差异化教学项。配合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研究工作。


继续开展五育融合实践。加强体育课题研究,支持指导“大中小幼一体化学校体育实践研究”,开展五育融合实践路径与评价案例研究。



教育网络与数据中心


开展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相关工作。做好“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的组织管理、实验推进、实施推广和经验总结。申报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领域课题,通过海淀区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平台助力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交流。


技术支持教委各科室及学校师生线上学习。通过“海淀区云课堂直播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及培训。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学习渠道的多样性,落实“停课不停学”政策,营造海淀区线上直播教育教学活动氛围。


推进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完成英语机考三期项目中考务专网建设,完成网络安全三期建设申报及实施、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


加强关键基础设备设施保障能力。加强教育云平台管理,提升教育云运行效率与安全能力,加强平台运维管理,做好海淀区2022年考务专网新增考点校建设工作,年底前完成对全区所有单位不间断电源两次普查巡检工作。


提升网络与安全队伍服务水平。开展网络安全课程建设工作,网安大队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工作,固化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宣传资源、宣传渠道。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各建设项目实施,确保市、区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过程监管,加快推进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大数据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


完善教育信息化特色项目,加快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与实施工作。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


以科研优势为抓手,不断丰富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切实加强各级各类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加快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广泛共享。


继续开展技术能力提升主题培训,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开展“智慧杯”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开展中小学校园影视作品征评、校园影视教育主题培训与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编程素养能力提升培训。开展鸿蒙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


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保障教委相关科室、我院各区各部门顺利办公。为教委及教科院做好各类平台系统网站的技术支持与软件的日常维护。



美育研究中心


深入美育理论研究,落实艺术课程标准。凝练海淀美育理念,推进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建设的研究。深入研究“艺术课程标准”,将课标理念与实施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推进美育课题研究,促进中期成果转化。推进群体课题“中小学美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指导课题校逐步形成学校美育体系规划设计,开展课题培训工作,形成构建美育体系框架和三年行动计划实验校的初步成果,进行现场会的交流展示。


研发系列美育课程,推进美育品牌建设。推出“致敬经典”系列云端专题课程,推进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合作研发的博物馆文化沉浸式系列美育课程,推出“美育微课堂”订阅号系列展示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公开课(戏剧)的教学展示。


完善研究共同体建设,推进美育交流活动。以“致美行历”为品牌,开展高质量的美育浸润系列行动计划。组织“民歌中国”“博物馆教育”“戏剧课程”等20个专题课程研究共同体开展研究活动,推出“美育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开展美育采风实践活动。开展海淀区教师美术作品展现场开展及研讨会活动。举办海淀戏剧教师剧本围读会,举办海淀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展示音乐会活动。


联动大学美育资源,落实美育一体化建设。生成与不同学段相适应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解决好美育内容一体化、各类课程与美育课程建设协同发展一体化、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


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不断丰富美育成果。加强中外美育科研交流与合作,召开国际艺术教育研讨会、北京市美育论坛等活动。完成《特殊学校戏剧治疗》的出版工作。







海淀教科院在学期初,围绕着管理、培训、服务、指导、研究五大职能,站位高远、定位精准、落位扎实。将各部门的每一项工作细细研究,将工作任务拆分落实到每个月份。新学期,我们定能齐心协力、谋划新篇,精准、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