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书院制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时间:2022-06-10 浏览:232

// 作者:高丹(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当前,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教师师德建设任务被推向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从业者应立足于社会现实需求,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及时疏导教师心理、研究师德培养机制、强化师德建设理论支撑等,引领师德建设向纵深、高位发展。


近年来,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敬德书院作为区内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训基地,在探寻、研究传统师道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开创了书院五类课程,以支持海淀区师德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此外,书院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多部门合作,在教师培训书院制模式下,开创了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的多方举措,为提升区内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水平给予高位引领与整体服务。本文结合敬德书院“读经、会讲、学术、研修、游学”五类课程培训体系,从学校角度、教学角度、教师角度,分别对师德养成的培训机制与教育实践进行论述。


图片


1

读经课程


读经课程传承中国古代书院规制,是对古代元典、传统经典进行系统阐释解读的一类课程。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千说万说旨在教人做人。古代自有书院以来,便在经典的研读与解析上下功夫,甚至通过对经典的诠释与解读,形成契合时代进步的新经典生成,如朱熹的《四书集注》、王阳明的《传习录》等。因此,对教师群体进行经典研读与解析的培训,能够让广大教师迅速抓住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精髓,避免对经典的浅表理解,尤其在德性修养方面,引导教师正视中华民族的德性追求,深入理解古圣先贤对民族性格塑造、民族品德涵养的哲学思考与方法实践,从根源上深化教师对师德概念的中国认识与中国理解。中华·敬德读书会依经而设,从指导教师读《论语》做起,侧重梳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教学观,通过对古代教育思想与教学主张的深刻理解,如有教无类、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身体力行等,特别是对儒家德行观的认识,从而达到辅助一线教学的功用。


图片


2

 会讲课程


承袭古代传统书院会讲制度,设置议题,邀请多方教育同仁进行会面讨论。针对时下教育热点与问题,邀请不同层面的教育工作者参与会讲。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组织架构,上至理论层面的学术解读,下至教师层面,以海淀区中小学校长、教师为主导,针对各自学校的学情、教育案例进行实践层面的探讨交流。最终,打通高校与中小学校教育的关节命脉,突破学段与年级、科目等限制,增进彼此了解,寻求价值认同,从而促进整体育人目标的实现。自 2015 年以来,“中国教师·敬德会讲”就成为书院的特色课程品牌,楼宇烈、顾明远等老一辈教育家在这里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中关村二小、北京一零一中学等师德楷模也陆续站在了明德讲堂,讲述着他们的师德故事。可以说,海淀的师德经验与师德精神在这里发出了光亮,这些优秀的教师们有了展示自我的新平台。在刚刚过去的 2021 年书院秋季会讲中,来自全国的教育界同道,共同就“书院文化传承与教育改革创新”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书院制的师德培训机制得以在全国亮相并得到多方关注。


图片


3

学术课程


学术课程聚焦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儒家学派为核心,分门别类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课程,如《儒学思想发展史》《史记研读》《说文解字与汉字文化》《唐宋诗词鉴赏》,以及书法、美术、音乐等美育方面的课程。面向不同学科及非学科类的教育同仁,提供不同需求类型的专业课程设计与服务。书院专门为每个班级设置班主任,班主任基本上都具有较高学历和文化素养,能够与专家学者、培训学员们就专业问题随时进行探讨,切磋答疑。书院制培训在专业教育方面深耕细作,凝炼区内教师先进的教育经验,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将教师学养、专业素养提升放在师德建设的重要位置。


谈师德不能回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但又如何突破学科专业限制,将课程设计普及效果最大化,《阳明心学》一类课程可以给出示范。教师们通过与专家深度共读,颠覆了他们过去对阳明心学的陈旧理解,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促使教师有清醒的目标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真正指导教师将德育观深入到学理中去,深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骨髓中去。


图片


4

研修课程


书院研修课程通过弹奏古琴、书法描摹、茶艺体验及吟诵诗歌等方式,突出手作能力,提升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魅力。师德需要通过个人的形象去表达,需要通过举手投足、言语行为去感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正如吴颖惠院长所言:“我们要营造一种气场,让中小学教师在读经诵典中接受古圣先贤的训导,在泼墨挥毫中体验儒学文化的精髓,在听曲赏琴中领悟人生玄妙,在品茶论道中倾听内心呼唤,涵养教师的仁爱之心。”研修课程能够为教师提供品味高雅、志趣高洁、服务高效的修习体验,为教师寻找个人兴趣、塑造个人魅力、提升传统文化育人素养提供高位的服务与支持。一学员在聆听郭齐家先生的讲座后,写道:“我更加深度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教授对孔子教育思想及《学记》教学原则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但让我感受到孔子作为至圣先师的智慧,更让我联系自身的教学现状反思到自己在践行教育使命中的不足,给予我前行的力量和自信!”


图片


5

 游学课程


儒家认为,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就是能够在天地自然与社会人伦之间悠游自得,俯仰无愧。因此,孔子最终崇尚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范式,在自我与他我之间进行妥善平衡与自主流通,让身心在社会群体关系中得到“发乎情止乎礼”的愉悦舒展。通过书院提供的游学课程,广大海淀教师可以了解到扎根于海淀的传统文化历史、古迹遗踪、教育改革沉浮,在游园、游艺中感受古今之胜、天地之美……书院景色四季宜人,很多场地都成了教师游学的打卡处,丁香花下、银杏叶中、笠僧堂前、白皮松间,教师们洗去一身的疲惫,露出惬意舒展的笑容,让精神在天地间流通,让思想在你我身上印证。最终,在育美中育德,在育德中寻美,坚守正确的教育理想信念,以饱满愉悦的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此外,雄安新区、新疆和田、上海、山西、广西等全国各省市教育同仁都曾在此留下探寻的足迹、钦羡的眼光以及学习的需求,这更加坚定了海淀教育弘扬传统师道师德精神的教育自信,激励书院人办好书院制教师培训,服务广大教师的理想愿景。


可以说,敬德书院五类课程,是为海淀教师量身打造的修身工程,以此为基础,进而又为中国书院的现代化建设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育人之路,形成了一定的国内影响。期待它未来能够进一步引领教师在师德修养与专业技能的发展提升中,自觉体悟为师之仁德、从教之美德、天地之大德,从而完成自我精神的突破、成长与蜕变。


图片


(本文发表于《北京教育》2021 年 11 月刊)


图片

专    栏

观    点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惠   风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