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付老师讲容礼:容礼的传习

时间:2021-06-02 浏览:519

专/家/简/介

张德付,字子闵,号继周,安徽宿州人。先后卒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历史系。学宗紫阳,师法桐城。主要从事儒家经学研究,尤其萃心于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以复兴礼学为职志。著有《中华日常礼仪基础教程》五册(容礼、传统伦常、宾主、燕饮、经礼)及《容礼学》等。

编者按:

礼者,履也,体也。礼学本是实践性的学问,尤其是其中的容礼,更是需要笃实地践履。但自东汉以降,容礼失传不习,几达两千年。中间或有学者注意及之,然不过纸上得来,犹不能祛除后世学人的误解——容礼不过是盘辟为容罢了。张德付老师从容礼源流、以礼修身、容礼学纲目与意义等方面系统阐述“容礼”在礼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容礼的根据,引导我们慢慢体悟中国礼学之博大与精深。



在汉代,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来学习容礼。汉代在地方有容史,中央有礼官大夫来传习容礼,这些地方的官员要选派一个人作为容史到中央的礼官大夫这里学习容礼,然后再回到地方教地方官员。

 

《陌上桑》中有一句话“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郑玄在注释《论语·乡党》的时候注释“趋,今时吏步也。”所以,这里面提到的“公府步”和“趋”都是容史回到地方后教这些地方官吏的步伐。

 

容仪的传习一直到东汉都没有断绝,可惜魏晋以后,容礼的传习就不在见于史册了,也没有人去研究容礼。到了清代才有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容礼,搜集容礼材料,可惜他们也是只停留于纸上,没有人去践行它。魏晋时甚至出现反容礼的现象,阮籍的《咏怀诗》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

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

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

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

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

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

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又出现反容礼倾向,容礼失传也是可想而知的。

 

容礼的基础是儒家对于身体的观念,就是认为身体是宝贵的,应该值得珍视,所以我们立身行事的时候应该小心翼翼。这些关于身体的观点是容礼的基础,容礼的制作和基本思想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容礼的基本内容包括容色、言语、肢体、服饰四大块内容。

 

容礼的流传从商周之际到东汉,大概有2000年的历史,就说它流传2000年不衰。但是从东汉到今天大概1800年的时间里,它就失传了。容礼作为礼学的一个科目,背后必然有内在的理论作为支撑,必然是有礼有法的,所以今天我们要把它重新的构建起来就必须把这它的原理和方法都说明白。

 

据史籍记载有所谓的“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威仪三千”这样的说法,其实就是说威仪条目众多。《论语》说“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克己复礼其实是通向仁的一个必然途径,因为礼它是教你怎样去把仁爱落实下来。有关仁、义、礼有一个很好的比喻:礼是门户,义是道路,仁是安宅,也就是说我们只有走上义这条大道,才能来到礼的门户之前,然后进入仁这所安宅。礼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它是通向仁爱的门户,是实现仁爱的一个因素。






(本文根据授课视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