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付老师讲容礼:身体与精神的修炼

时间:2021-04-22 浏览:549

专/家/简/介

张德付字子闵,号继周,安徽宿州人。先后卒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历史系。学宗紫阳,师法桐城。主要从事儒家经学研究,尤其萃心于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以复兴礼学为职志。著有《中华日常礼仪基础教程》五册(容礼、传统伦常、宾主、燕饮、经礼)及《容礼学》等。

编者按:

礼者,履也,体也。礼学本是实践性的学问,尤其是其中的容礼,更是需要笃实地践履。但自东汉以降,容礼失传不习,几达两千年。中间或有学者注意及之,然不过纸上得来,犹不能祛除后世学人的误解——容礼不过是盘辟为容罢了。张德付老师从容礼源流、以礼修身、容礼学纲目与意义等方面系统阐述“容礼”在礼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容礼的根据,引导我们慢慢体悟中国礼学之博大与精深。



《礼记》里面说“为人子者……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就是不要爬高上低,不要在这个深渊旁边徘徊。为什么呢?因为一不慎就伤害到了我们的身体。不苟訾,訾就是讥笑、非议,不随便非议别人。不苟笑就是不要随便嘲笑别人。这会导致别人的反唇相讥,会招来精神上的羞辱。


《孟子》里面说“知命者,不立乎严墙之下。”严墙就是一些摇摇欲坠的危险的墙壁。你明明知道那个墙壁快颓塌了,就不要走在下面。


《史记》里面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什么是千金之子?我们的身体都重于千金,坐的时候不要坐在屋檐下,防止瓦片坠落受到伤害。


生活中一些非常小的事情背后蕴含着我们对身体的一种认知和对父母对孝道的一种认知。只有理解了对身体的珍视,我们才能理解经典。比如《论语》中记载,曾子病入膏肓的时候把门弟子召到身边来说“启予足,启予手。”他要把衾被打开看一看手和脚,看完之后他说:“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因为他临终的时候再次观察一下自己的手足身体都是完好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他是抱着一种战战兢兢如临如履的一种精神状态来立身行事,不敢使自己的身体受到损害,不敢使自己的精神招致屈辱。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是完好的,自己的生命没有受到损失,所以他说“吾知免夫”。曾子的态度就被他的学生乐正子春传承下来了,《礼记·祭义》记载: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爲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乐正子春很好地继承了曾子对身体的一种珍视,而且在这里说得也非常明确,说“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夫子”,可见这是儒家一贯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真正做到孝,要做到下面两点,第一全形,第二全心。既要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完好无缺,又要让我们的精神心智完好无缺。


所以说容礼是根据人的身心来制作的。《乐记》里面说乐的作用要“使耳目口鼻心智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礼运》里面也说礼仪的作用是“讲信修睦”,这无疑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其实《礼记》里面有一句话叫“庄敬日强”,你身体怎样才能够强健,只要你保持庄敬的态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相反“安肆日偷”,这个偷其实就是柔弱,就是坏掉了,你如果心处于这样一种状态,身体就会越来越差。



课堂总结:

1. 容礼既是身体的修炼,也是精神的修炼。既包含着精神层次的提升,也包含着我们今天非常流行的养生效果在里面。

2. 容礼作为礼学的一个科目,它其实就是全心自学。学习容礼可以上可以成圣成贤,学得好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下犹不失为孝子孝孙,即使学不好,但按照要求来做,也可以做孝顺的子孙。




(本文根据授课视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