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闻老师讲《传习录》:人人都是金子

时间:2021-03-05 浏览:547

专/家/简/介

张素闻,崇贤书院执行院长、国学课程资深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儿国学》创办人,曾任中华书局经典教育研究中心策划,历任船山文化夏令营总策划及授课教师。

编者按:

崇贤书院执行院长张素闻老师以“圣贤必学而可至”为主题,与您共同分享阳明先生答后学求学与教学的经典篇章:《瘗旅文》《拔本塞源论》《示弟立志说》《教条示龙场诸生》《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相信这些经典文本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以其减色足无而铜铅之杂也。

——王阳明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煅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煅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

——节选自《传习录》


评析: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圣人?评判圣人的标准是什么?常人片面地认为,圣人是才能万能,知识渊博,其实不然。陽明先生在这里说得很清楚,圣人的标志不在外在的才能和学问,而在于内心纯正,时时的心念都持守在天理上。


阳明先生指出:尧舜、文王、孔子、大禹、商汤、武王、伯夷、伊尹虽然才力大小不同,但是他们的心纯乎天理,所以都是圣人。就好比金子是不是精金,不在于分量,而在于纯度。千两纯金是精金,一两纯金也是精金,所以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所谓学者学做圣人是干嘛呢? 不过是把自己的人欲去掉,存这个天理,就好像是炼金子一样,把金子炼成纯度高的金子。因为我们的气质不同,所以锻炼的时候主要用的功夫就不同。



启发:


    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人人可为尧舜,相信尧舜之志、圣贤的培哺,我们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对于孩子的爱心会更加广博。


   相信人人可为尧舜,更容易建立对于自己的信心。其实,圣贤的品质每一个人都具有,只是没有发明出来而已,只要安静下来,学圣人之仁,学圣人之智,学圣人之勇,就能够实现圣人教化的力量。阳明先生重新提到孟子的话,不仅是因为他的思想源自孟子,更是因为他自己有一份这样的自信。


   作为今天的教师,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如果对自己没有这个自信,便是耽误自己的生命,耽误自己的职业生涯。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