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吴谨: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会讲上的讲话

时间:2022-10-10 浏览:102
图片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  吴谨


前  言:

9月28日,孔子诞辰2573年纪念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中国实学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秋季会讲在敬德书院隆重举行。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吴谨、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等领导出席活动,与学者、干部教师代表展开研讨和交流,线上参会超过6500人。


图片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总书记曾经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近年来,国家也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文明建设的政策,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制定《家庭教育、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施意见》《家庭教育工作的五年规划》《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将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因此,认真研究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


海淀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持续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制定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家校共育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程培训为基础、以专职及志愿者队伍为运作实体、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创新为载体的海淀家庭教育区域模式”。开设了“海淀家长学校”系列课程,借助海淀教育信息化的特色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为广大家长持续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宽视野的家教支持和服务,产生了非常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效果。近年来,敬德书院在研究、传播、弘扬传统家风家训方面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相继举办了 “儒家文化与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主题论坛,今天又在这里进一步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图片


新学期,海淀区在校学生已经达到四十万,占到全市在校学生数量的近五分之一,且海淀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特别高,导致我们面临的家庭教育情况尤其复杂。围绕孩子的生命成长、品德形成、学业进步产生了亲子矛盾、家庭冲突和家校沟通不畅等问题,甚至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以上这些情况不容乐观。为此,我们要着力于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推进家庭教育的普及,探索家校共育的有效路径,建立起长效机制,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此,提出几点期待和建议:


第一,推动家庭教育、建设家校共育机制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增强所有干部和教师对这项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履职尽责、家、校、社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创造持久、良好的家教氛围。


第二,推动家庭教育、建设家校共育机制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的目标。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主动组织引导、服务家长、推进家庭教育,与家长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向上达成一致。明晰家校责任边界,尊重和凸显家长在家庭育人中的主体功能,做好家庭教育的辅助线与家长共享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资源。


第三,依托区域家长学校建设,系统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学校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在课题研究、培训管理、资源拓展等方面的系统化、深入性和精细化工作,创新学校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策略和途径,激发家庭教育活力,切实提升学校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借助科研与专家力量,引领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海淀区将进一步支持家庭教育相关课程的研究和建设,引导和支持干部教师参与家庭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家学者与科研力量的支持下,把握科学的家庭教育传播理念和方向,采取合理的方式与途径,有效开展工作。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工作常态化,以加强家校共育的理念引领和方法指导。引导家长正确认识教育的根本目标,尊重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方法,放下过度焦虑,改变攀比严重的现象。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科学育人方法,通过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未来,海淀区将通过推动中小学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系统构建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等措施,最终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新局面。


图片
图片


(本文根据吴谨副主任在敬德书院2022年秋季论坛上的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图片

专栏

观    点

责编 | 谦   山

          惠   风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