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惠:以教科研方式支持高质量的海淀教育

时间:2022-07-18 浏览:134

2022年7月17日,海淀教科院在敬德书院召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研讨会。吴颖惠院长以“以教科研方式支持高质量的海淀教育”为主题作教科院工作总结。


图片


吴颖惠院长从教科研工作的支持力量、教科研工作的基本经验、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教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以教科研方式支持高质量的海淀教育。



教科研工作的支持力量



海淀教科院形成了四大教育科研的支持力量:


心理支持力量——用心理辅导体系守护师生健康心理,心理资源建设进入课后服务领域,海淀家长学校构建家校育人新体系,家庭教育大讲堂建立家庭联络的新通道,研发形成区域《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课程纲要》,首次启动中小学全员班主任培训。心理支持服务已成为教科院品牌工作。


信息化支持力量——打通“直播平台+资源平台+教育云+录播系统”,智慧教室系统实现远程、双师和空中教学,切实保障疫情期间海淀区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统建项目强力服务区域教育发展,平台系统成为智慧教育的坚实基座。


研究支持力量——研究型教师、研究型学校充分彰显教科研功能,《科研成果摘报》开创成果推广的新模式。教育评价研究服务高质量教育改革与发展,群体课题为跨学科课程研究开辟道路,课程管理融入“双新”实验区建设,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彰显海淀办学特色。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成为海淀教师成长的“孵化器”,打造海淀教育立体化宣传体系,劳动教育实践研究项目持续推进,建立教育科研合作校与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用科学研究助力社会教育发展,启动学前教育研究工作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研发线上美育课程资源,提升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推进国际教育研究,开拓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


传统文化支持力量——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敬德书院成为“海淀区教育党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基地”,发挥书院作为教育基地的优势,在干部、教师综合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提升方面发挥作用。研究和打造非遗课程,做好传统文化的成果推广。



教科研工作的基本经验



教科研工作必须进一步深入学校、扎根学校。教科研人员必须扎根、分析、解读、宣传和提升学校,与学校同发展、共进步。建立教科研合作校,教师所深入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评价中心也将深入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科研联系人制度,做到教科研工作全覆盖。


教科研工作必须进一步拓展合作研究的新领域。海淀教科院以合作方式拓展教育科研的新局面,引入新项目,打造新品牌。为未来学校项目赋予新内涵,打造社会性科学议题群体课题、劳动教育基地。与京城教育圈合作宣传海淀教育,与现代教育报合作运营海教思维公众号,打造海思论坛。与首师大进行COP项目合作。海淀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校企研合作共研海淀信息化教与学模式。


教科研工作必须在服务教师发展中寻找新的成长点。教科院目前承担着教师培训工作,要在培训中与教师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同时通过课题管理,透过课题看到背后的教师思想和方法。关注老师们的研究、项目、成果,从中寻找新的成长点。


教科研工作必须在服务学校发展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关注教育科研、课程改革、信息教育、心理健康的先进校,关注学校的教科研成果评审、课程建设成果。深入挖掘学校的做法、经验、成果,“校兴科研”,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共生共长。


教科研工作必须在服务行政决策中寻找新的突破点。通过专项课题立项、教育科研成果摘报等方式,加强与教委各科室的合作。目前海淀教科院与德育课、基教一科、基教二科、国际科、人力资源科、督导科等部门在劳动教育、心理教育、高中多样化和初高三调研、双减、课后服务、国际理解教育、教师流动、教师培训、教育监测、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


教科研工作必须进一步集中力量打造优秀品牌成果。比如种子教师项目,本学期研究了双减后的课堂,研发优秀种子教师手记和APP。要把教科研工作融入火热海淀大潮之中,在大海之中寻找位置。围绕核心项目种子教师,凝聚力量,团队合作,形成品牌。



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研究要快速转型,研究焦点要寻找好内容。研究速度要看准、选准。研究节奏要与政策执行节奏保持一致。前期研究是引领、文献、方案,过程研究是案例、策略、措施,中期研究是经验、理念、思想,后期研究是总结、报告、成果。


研究人眼中要有校与人,什么是研究型学校?谁是研究型学校?什么是研究型教师?谁是研究型教师?前者是调研、是概念,后者是典型、是经验。教育科研内容与方式变化,不仅仅是调研与框架、对教育科研素质的研究,而是对教育科研素质表现形式的研究。调研框架、指标体系很重要,但质的分析、个案研究更重要。


做好教育科研的最后一公里。做看得见的教科研,工作是应该的,成果是必须的。做看得见的信息化,建设是隐性的,应用是显性的。


吴院长说,平台的高、自己的行、百姓的嘴、同行的心、专家的眼、网络的风、思想的足、成果的秤、应用的魂、推动的力、宣传的远,样样都很重,海淀教科院的研究人员要拎得清、站得稳、行得远。



教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



吴院长指出,对简单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思想化就是研究,要用研究思想对教育教学事件提出明确的分析和概括,不能只有事实叙述,没有分析概括;不能只有分析概括,没有事实依据。


大数据背景下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立足点,信息化手段使用成为关键,要关注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评价研究、基于APP使用的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


未来,教科院也会继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方面打开局面。纵向打通延伸,横向沟通联合,将信息化、教科研和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传统文化是根据,教科研是路径,信息化应用是方向。


吴院长希望大家能够保持清醒与自律,不要错把平台当本事、错把位子当能力、错把圈子当人脉。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的基本功要求,在设计力、表达力、倾听力、评价力、反思力、学习力这“六力”上绵绵发力,久久为功。从需求出发,做“有温度的”教育科学研究。



图片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