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丨杨小斌:高中思政课培育文化自信的创新初探

时间:2022-11-29 浏览:262

作者:杨小斌(北京十一学校)


       课堂讲授形式表现力具有局限性,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是无法通过一言堂的讲授、单方向的灌输来实现的。为了更好地克服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自我主动地去走进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课程内容进行活动化设计,采用活动性的学科课程,能够更好地提升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所以围绕引导学生们加深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点的理解,培育学生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模块的教学可以采用活动型的方式来展开,引导学生围绕“回眸 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这一主题,广泛收集材料,为这一展览推荐适当的产品并撰写推荐词。


       活动的主题是“回眸5000年,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目标就是面向全体同学,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一活动的展开,使得原来教师为主导的单方面的讲授和列举传统文化的实例,转变成了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根据个人的喜好、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成长环境,自由的去发现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自己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认识。同时,为了更好的撰写推荐词,学生必须对干他所选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充分挖掘其历史和现实价值,努力引发同学们的共鸣。


       课堂上,同学们向全班展示其所选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并面向全体同学阐明其推荐的原因,既能够锻炼学生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达到相互借奖,彼此促进的效果,进而丰富同学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其文化自信。


       围绕“回眸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学生们精心挑选的展品和撰写的推荐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作品化的设计,一方面能够逆向敦促学生严肃认真对待此次课程活动,努力提升作业的品质;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提升此次文化教育活动的现实价值,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业特长、成长环境等不同的特点,精选展品,精心撰写推荐词,并对作业进行作品化的设计。有些展品可以展示,有些展品则需要演示,甚至有些展品也可以通过学生亲手做出来。结合学生个人亲身体验,融入学生真实理解和感悟的文化介绍,既比思政课教师的介绍更加专业,又能够阐释得更有温度,让学生更加真切地、真实地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同学结合自己长期练三乐器的经历,推荐展品九霄环佩。其推荐词如下:


        九霄环佩,承载了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古琴文化。


        它来自唐朝至德丙申年,初用于唐肃宗的继位大典,历经苏轼、黄庭坚、刘世珩等大家之手,传世至今已有 1262 年。它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髹紫漆,作圆首与内收双连弧形。腰,相传为“伏羲式”--面圆底扁,象征天

地。其声温劲松透,纯粹完美,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

人,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九霄环佩曾一度被认为音质不好,不适合弹奏,只能作为文物藏于馆中。幸而,历经周折九霄环佩在古琴名家李祥霞手下重现天籁之音。"抚琴之人,必有一知音。"人如是,琴亦如是。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请屏息凝神,细听那虚静高雅的古琴之韵,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配上李祥霆老师重现九霄环佩的天籁之音,推荐人面向全班同学,从古琴的历史讲到现在,从外形讲到音韵,带领同学们慢品中华优秀音乐文化、古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既给学生带来了听觉的享受,又丰富了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


       每一个学生的作业,都配上精美的图片,附上推荐人精心撰写的推荐词,署上每一个推荐人的名字。每张海报后面,都讲述着一个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同学们发现、提炼、推出的故事,并形成一张张精美的文化主题教育展示海报,不但丰富了学校公共空间的文化内容,而且将公共空间变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课堂走向校园,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认同,从自觉走向自信。


       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给出了回答,从而形成了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的高考评价体系。其中四层指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对于核心价值的评价指标中就包含“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认同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但是,如何才能够把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考出来?如何才能够把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考出来?如何进一步挖掘考试的文化教育功能和价值?还必须在考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上进一步探究。


        通过“回眸5000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的活动型课程设计,将中华文化的内容进行活动化呈现,有效地变革了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发挥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将学生作业作品化的设计,更是充分挖掘了学科学习活动的文化教育价值,打破课堂学习的边界,使学习者转变成教育者,提升课堂的获得感。


       那么,对于教学评价的环节,如果能够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达成一致,形成一种“教、学、评的一体化”设计,不但能够使得考察的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境,而且能够激励学生更好地调动个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客观呈现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能够真正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会,培育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认同和理性自信。


       因此,结合教学活动展开的实际情境,可以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自主、创新命制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考题,如:


      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恺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东方,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站在新时代,感受着社会生活的瞬息万变,面临着东西文化的交织影响,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某份作品、某一物件,能够唤醒你,带你一起回眸 5000 年,感受中华文化带给你最深沉的感动。十一学校高三政治学科拟在高中楼举办“回眸 5000 年--中华传统文化展”活动,请你为展览推荐一件展品,并撰写一份不少于 300字的推荐语,详述你的推荐理由。(9分)


       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活动实践,也可以吸引借鉴其他同学的优秀分享,自主选择不同的展品,呈现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既兼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每个学生搭建一个表现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又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科活动的价值,发挥考试对于教育教学的反拨效果。当然,最为重要的,仍然是能够通过学生的作答,再一次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