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丨诵读传统经典 培育中国灵魂

时间:2022-05-25 浏览:194

作者:宋泽茹  杨 斓(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


 图片

宋泽茹




观点分享


1、课程设置与传统文化教育如何融合?

2、如何通过主题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3、“清明诗会”中的诗歌是如何选取的?




“我很高兴参与了学校今年的清明诗会,我们表演的诗朗诵是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以及古诗的朗诵技巧。从这些古诗中,我看到了‘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春雪,听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闻到了‘竹外桃花三两枝’的花香。我感觉,春天真的太美啦!”


这是我校二年级的杨景宇同学在参加完今年的清明诗会后发出的感慨。孩子对春天的憧憬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真正感受到清明诗会走进了这些稚嫩的心灵。


一年一度的清明诗会活动是我校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传统文化课程又为清明诗会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二者相得益彰,形成了从学习到实践的完整链条。诗会以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以中华诗词朗诵为载体,引领孩子们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其人文素养。清明诗会为孩子们创造和建立了一个“诗性的世界”,不仅让这些经典诗词绽放异彩,更让孩子们永远热爱脚下的土地,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并能肩负责任,做豪迈的中国人!


图片


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


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对小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关系着祖国未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有着示范与引领作用。我校坚持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做豪迈的中国人”为校训,希望孩子们从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我们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图片


植根日常语文教学,让传统文化教育落地开花


学校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鼓励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中国经典古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小、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诗文,引领孩子们与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对话,学习他们的智慧与高尚品格。语文课程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如我们借助《快乐诵读》开展古诗文晨诵,利用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我们希望通过诵读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让孩子们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在诵读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反复背诵的音韵律动与眼看文字的视觉作用,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提高学生的专注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让他们诵读一些经典的、高雅的古诗文,既能开发智力,还能增强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通过诵读经典,还可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诵读中陶冶情操,涵养身心。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已经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之源。


传统文化教育还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们学会知恩、感恩,在家感父母养育之恩,在校感教师教育之恩。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而言,美好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部独具特色的“好朋友日”、“大手拉小手”等活动都是感恩教育的系列活动。我们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滋养。


图片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教育浸润学子心灵


学校大力倡导建设“书香校园”,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并努力“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一个图书馆”。小学部每年召开的“读书节”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机,近几年我们多以“传统文化”“红色经典”为主题,引领孩子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在一系列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古诗文诵读、阅读分享、诗歌展演等。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一个自然节气点。清明节,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时段。


在今年的清明诗会准备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段特点,侧重引领孩子们从自然的角度出发,感悟“清明”这一节气的自然内涵,即“春和景明,经典名篇”,带领学生在古诗中发现春天。从《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绝句》中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开始,一起感受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变化。此外,不同景物在春天这个起始季节里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春雪”,“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春雨”等。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人们对春天的热爱,也在不断积累中体会到了诗人们在这个季节由个人对春天的喜爱、向往的情感上升至思念家乡、感怀国家、民族的情感表达,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最后,我们落到“清明”这个节气,从《寒食日即事》、《清明》等古诗词中感悟这个特殊的时段。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有很多感悟,如三年级学生李恪淳谈到:“在清明诗会的表演唱节目中,我品读了《清明》这首诗,感觉中国的传统诗词实在是太美了,给人宁静致远美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传统诗词不仅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激发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真的很为我们有这样美的诗词而自豪!”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作为学校,我们一定要使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打好底色,逐渐注入学生的血液和灵魂,真正实现培根铸魂,润育生命。


图片


(本文载于《敬德书院学刊》2022·春刊)


图片

专    栏

探    索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高   丹

          惠   风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